基层应急管理 看浙江湖州如何运行“警应消”八联机制,深化“大安全”领域共治
发布时间:2025-07-11 08:59 来源:湖州应急管理


本文节选《中国安全生产》杂志2025年第5期“地方视窗”栏目,原标题《“警应消”八联共治“大安全”——浙江湖州全面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探索与实践》。

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;基础扎实,坚如磐石。”近年来,浙江省湖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、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,聚焦破解基层监管力量弱、执法效能低等问题,整合各方资源、发挥各方优势,在浙江省率先创新运行会议联席、数据联享、风险联研、信息联通、隐患联治、案件联办、事件联处、服务联动的“警应消”八联机制。该机制贯通市县乡三个层级,覆盖公安、应急管理、消防三个部门,深化了安全生产、消防安全、自然灾害防范及抢险救援等领域“大安全”模式的共建共治,积极推动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、公安派出所由“物理配合”向“化学融合”转变,持续为城市安全发展、基层社会治理蓄力赋能。

会议联席、风险联研形成共商共治“新格局”

湖州市着力建立健全“重大安全风险、重要聚集活动、重点时间节点”风险告知机制,有效打通职责边界,强化共商共治。该机制运行以来,市县层面先后召开推进会、会商会50余次,有效提高公共安全领域形势研判的前瞻性和工作部署的系统性,推动“警应消”八联机制落地见效。2025年春节期间,针对湖州市“新春文旅消费季·非遗嘉年华”系列活动、法华寺祈福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多、安全压力大的特点,拓展运行“警应消+旅游、民宗”逐日会商机制,精准研判大型聚集性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,提前落实应急预案、应急力量,确保了大型活动如期安全举办。

湖州市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,在乡级层面深化“应消一体”建设,标准化建成74个乡镇(街道)应急消防管理站并实现“全域单设”,政府专职消防队由原先的38支增加至目前的45支,10个站队入选省级优秀项目,持续筑牢基层安全底座。以乡镇(街道)基层治理创新深化机制推进融合,共享共用应急消防管理站、公安派出所(警务站)、微型消防工作站及综合执法等力量资源。吴兴区织里镇组建今海岸“警应消”一体联勤共治工作站,实现24小时值守运行,涉安全生产、110警情、119火情联动处置时长平均缩减50%以上。南太湖新区龙溪街道为整合基层安全力量、发挥专业部门优势、提高基层治理效能,因地制宜探索“警应消+N”联动场景,打造“应消城警”一体化管理中心,应急管理、消防安全、城市综合执法、公安等部门实施实体化办公,打造大综合一体化及应急消防管理站“升级版”。期间,“应消城警”模式入选全国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百佳优秀案例。

信息联通、事件联响构建快响快处“新机制”

聚焦破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,推动市县乡三级全部建立浙政钉“警应消”紧急信息工作群,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同步接入消防救援指挥平台,实时核查、共享研判110、119接处警信息,确保“紧急信息第一时间掌握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抵达、事故现场第一时间管控。

该机制运行以来,湖州市先后成功处置了国道危化品罐车泄漏、强降雨内涝等事故事件,有效降低了损失和影响。在湖州市“九小”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行动中,公安部门主动向消防救援机构共享“一标三实”信息采集数据,为“九小”场所的隐患排查提供基础信息支撑。2024年,湖州市先后遭遇超量梅汛、强降雨、台风等自然灾害,“警应消”三部门全程联动响应,精准并扩面紧急转移群众6万余人次,有效落实“应转尽转、应转早转、快转慢回”机制,守牢了防汛防台风“三条底线”。德清县迭代“应急联动指挥平台”,覆盖行业主管部门、属地乡镇(街道)及救援队伍等联动单位70个,2024年下达突发事件联动指令5726条,闭环处理率高达100%。

隐患联治、案件联办彰显齐抓共管“新成效”

在专项治理方面,“警应消”三部门联动住建、交通运输、市场监管、电力等部门,合力攻坚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难题,推动出台《湖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办法》,为专项整治行动提供了法治保障。2024年以来,湖州市新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1863处、增加充电设施数22302个,覆盖全市高层建筑安装“电动自行车电梯轿厢阻止系统”16852部;同时,在全市部署开展“拆窗破网”行动,畅通消防“生命通道”,累计拆改人员密集场所等防盗窗3.26万处、清除登高操作场地障碍物1735处。通过多措并举,湖州市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、交通亡人事故起数实现“双下降”。

聚焦森林防火工作,“警应消”三部门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、民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,周密部署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和打击违规用火行为行动,全市涉林火情接警同比下降60%。

在监管执法方面,湖州市立足基层“急需、能用、常用”实际,推进乡镇(街道)委托执法工作,基层自查自办率大幅提高。针对烟花爆竹“双禁”政策,“警应消”三部门联合生态环境、交通运输、市场监管、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,加强烟花爆竹生产、运输、储存、销售、燃放等环节的全链条治理,全市接报涉烟花爆竹火警同比下降77.5%,中心城区基本实现“零升空、零炸响”。

在行刑衔接方面,湖州市公安、应急管理部门探索建立行政处罚案“警应协同”机制,提升了办案质量和效率。其中,南浔区成功查处一安评机构“出具虚假安评报告”行刑衔接案件,获评浙江省优秀执法案例。

在安全宣教方面,湖州市发挥既有“湖州公安”“小璐说安全”等自媒体平台的优势,依托基层公安派出所、应急消防管理站、微型消防工作站等基层支点,共享共普“人人会自救、个个会逃生”的安全知识和技能,实现群防群治、全民皆兵。利用“开工第一课”“开学第一课”等时机,开展入企指导、入校宣讲,利用“收心”动员课、警示教育课、安全部署课、培训演练课、宣誓承诺课,广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。

数据联享、服务联动迭代排忧解难“新平台”

湖州市重视加强城镇“135”应急救援圈、农村“15分钟救援圈”、公安“135”快速反应圈和接处警“12358”机制的建设,强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,“警应消”三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联合实战应急演练,提升了协同作战能力。

“警应消”三部门每年推出1件便民利企“一件事”改革事项,实现了线下办事“只进一门”、线上办事“一网通办”、企业群众诉求“一线应答”的良好局面。公安联动应急管理、消防迭代升级“e企安•365”工作平台,跟踪企业隐患闭环整治情况,将安全信誉佳、风险防控好、示范引领强的企业纳入“白名单”,实现“问题不出企、矛盾不上交、服务不缺位”。安吉县建立“警应消+林业、综合执法、属地”森林火情现场“六方”联动机制;依托县级防汛防台风1833联合指挥平台,接入气象、水利、林业等汛期信息数据,实现“分层、分级、分人”预警叫应,提高了基层“乡自为战、村自为战”的防汛应对能力。

山高水远路漫长,从头跨越著华章。下一步,湖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》,以及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》有关精神,围绕“组织指挥能力、风险防范能力、救援实战能力、社会共治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”,迭代拓展“警应消+”城市管理、医疗急救、交通护航、环保监测等应用场景,构建完善“警应消+N”标准化制度体系,进一步激活各方共治力、提升基层应急力,为打造“六个新湖州”的惠民工程贡献应急力量。